中日合作松材线虫抗性育种专题

 

关于安徽省松材线虫抗性育种中心工作简介

    一、项目工作概要
    根据中日两国政府间的协议,中日合作林木育种科技中心项目于2001年10月在安徽和湖北两省正式实施。安徽省项目实施内容为——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育种。项目共实施了7年,其中一期项目5年,延期项目2年,至2008年10月正式结束。
    为争取并实施好该项目,2000年6月省林业厅专门发文成立了“安徽省松材线虫抗性育种中心”,并由省种苗总站牵头,从当时的省种苗总站、林科院和推广总站抽调了4名同志作为项目对口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工作。
    项目办公室和实验室均设在省林科院。项目试验苗圃原设在解放军炮兵学院的训练基地内,经过两次搬迁后,现设于省林业高科技中心苗圃内。
    
二、项目合作方式
    日方通过提供实验器材和交通工具,派遣专家指导和接收中方对口人员赴日学习的形式开展技术援助。
    日方专家长驻湖北武汉,以出差的形式来安徽指导工作,一般每个月在皖工作两周。专家在皖工作时,中方对口人员集中陪同办公。其它时间则以所在单位工作为主,兼顾项目工作。
    三、项目流程
    项目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从安徽省松材线虫疫区和马尾松主要分布区选择采种林分,采种育苗后进行两次人工接种松材线虫,从存活的苗木中选择抗性候选木,同时也利用部分接种存活的苗木营建现地测定林和暂定的抗性采种园。从2008年开始对这些候选木进行以嫁接为主的无性繁殖,再经过一次接种测定,才能确定抗松材线虫病的抗性无性系,最后营建抗性无性系种子园。本实验室主要进行松材线虫分离、灭菌、鉴定、增殖、测定致病力的研究,运用DNA分析开发个体识别技术。
    四、项目取得成果
    项目实施7年以来,目前已选育出251个家系、1209株马尾松抗性候选木,另外还分别在我省的滁州、和县、全椒设立了3处现地测定林和2处暂定抗性实生种子园。并且正在进行抗性无性系的选育工作,为今后建立抗性无性系种子园做准备。同时,利用DNA识别技术对1209株抗性候选木建立了基因图谱。预计2010年即可实现在安徽乃至中国建立首个无性系抗性种子园的项目最终目标。
    松材线虫抗性育种工作在我省的实施,在较大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家林业局有关领导、日本林木育种中心、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相关官员和专家、国内林业院校有关专家都曾前来视察指导,不少省市的林业工作者对抗性种苗的生产和推广都表达出了兴趣。对我省的抗性育种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一期项目进行的两次评估中,我省的项目均取得了双A的最高评分。
    抗性育种项目在我省的实施,不仅探索出了松材线虫抗性育种的方法与步骤,也为我省培养了一批能够独立完成松材线虫抗性育种工作的人才,为实现在安徽建立全国第一个抗性育种基地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五、今后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抗性无性系的选育工作。通过嫁接和扦插的手段,对1209株抗性候选木进行增殖,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选择出抗性无性系,营建无性系抗性种子园和采穗圃。
    2、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向抗性种苗的生产和推广方面。同时借鉴项目所采取的科研合作方式,和有关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合作,联合攻关,突破制约生产普及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更加有效地推动抗性种苗在我省的普及推广。
                                                            2009年4月8日
 

  •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