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林业唱响"跨越"歌

中国绿色时报10月30日报道 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林业发展的路如何走?合肥林业的决策者给出3个字:大跨越。跨越式发展战略,使合肥市实现了大地绿起来、环境美起来、林业活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林业资源总量达101.4万亩,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8.6万亩,森林覆率15.6%,比上世纪末提高3.8个百分点。

■城乡一体 统筹发展

合肥市从上世纪末就开始着手城市林业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然而,城区面积有限没有足够空间大规模发展森林。合肥市委、市政府从城乡共同利益出发,统筹发展,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形成了既有现代经济又有绿色生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合肥市林业局局长李博平说,经过几年努力,合肥市初步构筑了4个层次的城市森林生态圈:以古城墙为基础、以环城公园为骨架,构建了老城区环城森林圈,主要发展景观林,总长达8.7公里;以市二环路为骨架,构建了环城森林圈,主要发展防护林、景观林,总长达42公里叹为观止;以市外环高架公路为骨架,构建了近郊环城森林圈,主要发展防护林,总长达110公里;以江淮分水岭脊线、南部山区、巢湖边岸为骨架,构建了远郊环城森林圈,主要发展防护林、商品林,总长约230公里。

■政策扶持 强势发展

2002年以来,合肥市财政累计投入扶持林业发展资金超过5000万元。2005年,市财政、林业部门联合出台《合肥市造林绿化扶持办法》,规定在荒山荒地、江淮分水岭地区营造生态林,每亩补助100元,连续补助3年;在城郊地区营造市级生态林,每亩补助400元,连续补助5年;在绿色长廊工程建设中,林带建设达到设计要求的,每公里补助5000元;对农田林网,按庇护面积计算,每亩补助10元;对村庄绿化,每村奖励1万元。同年,《合肥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出台,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单位或个人,一律给予2万元~5万元的奖励。这些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加快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步伐。

■会展兴业 借力发展

近几年兴起的会展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003年,合肥市取得了"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冠名权,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苗交会,创立了我国中部苗木花卉产业的会展品牌。2006年,市委、市政府把合肥苗交会过去由安徽省林业厅和合肥市政府共同主办,升格为由国家林业局和安徽省政府共同主办,进一步提升了展会的规格和档次。合肥苗交会通过连续5届的成功举办,树立了形象,打造了品牌,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苗农、花农)唱戏的目的。2007年,合肥苗交会的"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发展论坛",从1500多个会展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长三角地区56个会展优质项目"。尤为重要的是,苗交会建立了学习交流平台,更新了企业经营理念,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了产业健康发展。

■深化改革 促进发展

合肥林业过去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采取乡村集体造林、集体经营管理的传统办法,造成筹资难、栽植难、管护难的"三难"境地。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合肥市以确权发证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林权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市75.8万亩集体林地已完成外业勘界72.6万亩,发证面积达71万亩,主体改革基本完成。这些措施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农民植绿、爱绿、护绿的积极性,为林业稳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突出重点 创新发展

继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合肥市提出并实施大带幅、宽厚度外环森林生态长廊建设,继续把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放在林业工作的首位。外环森林长廊工程总长度约100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线路绿化、生态林带和林业产业带建设。其中,生态林带每侧宽度50米200米,树种以大规格乔木为主,实行块状混交,多树种、多层次,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合理搭配;在道路两侧1公里范围内,建设林业产业带,主要连片发展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和苗木花卉等绿色生态产业。外环森林生态长廊建设总投资6亿多元,计划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该工程建成后,合肥市将新增绿化面积近3万亩,在城区形成一道森林生态屏障,成为环绕城区的又一条"绿色项链"。(中国绿色时报)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