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山下播绿人——记天长市釜山林场场长张成俊

    又是一年春来到,穿越翠绿欲滴的山林,轻松悠闲地观赏釜山早春的秀美山色。     置身于釜山林场,数千亩的林木绵延起伏,青翠欲滴、生机盎然。釜山又名卧龙山,依山势而或卧或躺的奇石随处可见,它们造型奇特,与周遭的林木相映相成。晨光洒入林中,照耀着满山初萌的嫩叶,娇美鲜亮。流连于这清幽碧翠的山林,呼吸着纯净新鲜的空气,陶醉于这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景色之中。     青山绿水新釜山,林海碧波更葱茏。驱车在林区,如在画中游,踏着釜山林业人建设的足迹,探寻着林业者的艰苦历程。辛勤的林业人穿梭大山深处,种树育林,护林防火,保护着釜山的自然与生态。怀着崇敬之心,忠实地记录下他们“构建和谐釜山生态屏障”铸就历史丰碑的感人事迹,让更多的人能体验到釜山林业人的壮志与柔情,感受和谐釜山林业的动人乐章。     釜山林场能有今天,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是一个淡泊名利、乐于助人的“百万富翁”——现任天长市釜山林场场长的张成俊。     1986年,张成俊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回乡,先后种过地,当过瓦工,后又走南闯北地做起了一名仪表推销员。尝过10多年的酸甜苦辣后,他成了本地颇有名气的“百万富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在张成俊看来一人富了不是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率先致富的他非常清楚自己之所以先富起来,关键取决于党的好政策。怀着回报党、回报社会,带领家乡父老早日脱贫的赤子之情,1996年7月,他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荣幸地加入了党组织。当他所在的蔡洼村水利设施破旧不堪时,就积极建议村组干部发动村民修建一座灌溉站头,不少村民因家贫实在凑不齐足够的资金,他当场为大家垫支了一万多元集资款。     张成俊日夜牵挂着帮助村民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尽快找到增加收入的好路子。他又不计个人得失,放弃前景看好的推销员不干,出任村民组小组长,针对大多数村民缺技术、缺资金的实际困难,又为大伙垫支1万多元学杂费,先后组织三批村民到山东寿光学习大棚栽培反季节蔬菜技术。率先在自家责任田建起二亩地的大棚,还为村民组最穷的10户村民提供了数万元的铺底资金。不仅如此,每到年终他还将村民组组长的工资如数地捐给组里困难群众。     张成俊的一举一动,感动着周围的乡亲父老,同时也给原釜山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办实事、能成事的实在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釜山林场的经营现状每况愈下,靠砍树运转已经无法维持运转,林场累计欠外债24万,采石区的树木产权混淆不清,而且西山还荒着3000亩地,16户的护林员守着几分薄田,6名管理人员几年来的工资也没有着落,从上至下对林业失去了信心,严重制约了林场的发展。     看到釜山林场如此发展滞后,工作又无任何起色,镇党委政府此时却成竹在胸。他们觉得张成俊可以委以重任,能够帮助改变釜山林场的现状,也是当之无愧的最佳人选。在此之前,也源于张成俊在釜山水库承包了一片荒地种树,由于他善于向内行人请教,勤于管护,最终种树获纯利24万元。     “要干就真干实干,我要把林场的空地都栽上树”,初到釜山林场,张成俊就立下了铮铮誓言。张成俊清楚地记得说这番话的那天是2003年12月23日。     面对无办公场所,无启动资金,唯有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碎石遍野,一片荒凉的景象,张成俊打消了一切“等靠要”的思想。他深深地懂得机遇催人,时不我待,他做的第一件事,首先取消了林场16户职工每人每年的8个义务工,让他们到山外自谋职业养家糊口。他抓住釜山旅游业的兴起和采矿区即将禁采的契机,打自己的特色牌。他邀请自己结识多年的朋友和成功人士来山上考察游玩,让他们来开办生态养殖场、农家乐饭店,为他们提供最优惠的条件和最便捷的服务。     为了把林场原先储备的炸药派上用场,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他找到一些原先从事石料运输的老板,将一些塘口的尚待开采石料出售给他们。一方面帮助疏通道路,一方面和车主达成协议,将塘口的泥土翻运到附近,他身着工作服,带头来到工地现场挥锹轮镐,挥汗如雨地辛勤劳作,对上世纪50年代的采石区近30亩无法合理利用的场地进行平整。此举,不仅为林场创造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资源也得到了有力的整合。     秋冬时节,为了节省购买种苗方面开支,张成俊带领林场几名员工上山捡树种。由于管理不善,第一年1麻袋的树种霉变而失效。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第二年继续上山捡树种,虽然培育了一些树苗,但是收效甚微。     张成俊一门心思地扑在山上。稍有空闲,他就带领职工上山“除杂”,对一些经济价值不高的小老树作了更新。他除了将林场收入用来还债,还多次赴市镇主管部门申请项目和资金,多渠道想方设法改变林场现状,选购一些国外松来种植。他自掏腰包,拿出1万多元雇佣民工植树。他在实践中发现,栽植国外松最大的特点就是洞口填土要实,为此他每年要踩烂两双以上的帆布鞋,经他栽植的国外松成活率在98%以上。     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林区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也是头等大事,釜山林场有3000亩松林和200多处墓地,为有效防止病虫害和火灾的发生,他带领员工上山不厌其烦地向前来祭奠的人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购置了喷雾器械用于病虫害防治和在墓地周围喷施除草剂,以达到与山林有效的隔离效果。林场南北跨度大,张成俊就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为林场购置了一台农用三轮,发现情况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不延误时间。     张成俊不但关心林场的建设与管理,对林场职工的衣食住行更是关怀备至。前几年,林场16户人家每逢夏季高峰用电,就遭遇跳闸和供电严重不足,酷暑难耐,空调启动不了,广大职工家属苦不堪言。经过张成俊与镇供电所的努力和争取,最终对所有低压线路进行了彻底改造,为林场解决了用电难。     林场通往村村通道路有条100米开外的不规范的石子路,为了方便职工家属的晴雨天出行,张成俊利用宁淮高速建设的契机,主动与负责服务区配套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号召职工上路把原先的石子路细化平整,再从服务区拖来两车沥青,对路面予以硬化处理,改写了林场职工行路难的历史。     林场职工家属和新引进的“农家乐”吃水难一直困扰着大家,职工家属每天要步行往返1公里多的路,下山挑水,此事也成了张成俊的一个头痛的事情。张成俊主动与承包管理龙隐山庄的老板取得联系,几经周折,终于与承包人达成共识,在最短的时间里,为16户安装了自来水。当水龙头里哗哗流出洁净的自来水时,职工家属们的脸上绽开出无比喜悦的笑容。     林场职工有近20亩的耕地,因地势高,无法引进外水,只能靠种些旱粮。林场有处自然形成的深沟,长满了菖蒲和其它杂草,张成俊认为可以合理利用这里开挖一面当家塘。他主动与市林业局取得联系,争取到了项目资金。他采取集体拿一点,职工筹一点的办法,共筹集到4万多元专项资金。钱筹好了,张成俊马上号召职工将开挖范围里涉及的私有树木全部“让道”,在短时间里扫除了开挖障碍。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他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开挖任务承包给施工队。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为林场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赢得了时间。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数年来,张成俊不停地实现着自己的当初许下的诺言,不仅修建了办公室和管护山林场房,而且还清了林场下欠一切有关个人的债务和职工工资。虽然身上留下无数道疤痕,心中的意念却丝毫没有过动摇。年均植树达300亩,荒地已经被逐步消灭。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不停地努力向上攀登,张成俊这个来自山里的汉子,正用一腔赤诚书写着釜山林业的崭新篇章。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