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业厅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 组织实施森林质量“1115”提升行动计划

我省林业用地6605万亩,在全国居中等水平,但森林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不强,生态体系还比较脆弱,综合效益低下,森林蓄积量亩均3.38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森林亩均效益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不断加强森林科学培育和可持续经营,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林业富民,省林业厅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确定,从2009年起,到2012年本届政府任期内,用四年时间,通过组织实施全省森林质量“1115”提升行动,即实施“10个专项提升行动计划”,提升“1000万亩森林”和提升“1000公里绿色长廊”的质量,到2012年,使林分生长量、单位面积蓄积量、经济林地产出率、林农收入、森林生态效益五个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一是商品用材林年均生长量提升60%以上,单位面积蓄积量提升40%以上;二是油茶、板栗、特色经济林、竹林亩产分别提升一倍、50%、30%和20%以上;三是林地产出率提升50%以上;四是为林农年均增加收入50亿元,山区林农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现在的20%增加到40%;五是重点公益林的功能质量等级由三级提高到二级,森林生态综合效益增加三倍。

——油茶提升行动计划。完成100万亩油茶林培育与改造,现有油茶林基地的生产能力普遍提高,亩均油茶籽产量由40公斤提高到100公斤。

——杨树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完成杨树中幼林的抚育100万亩。 每亩蓄积年平均生长量:江淮丘陵地区达到0.7立方米,淮北、沿淮平原和沿江洲滩地区达到0.8立方米。到2012年,全省杨树蓄积生长量共增加140万立方米。

——竹林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完成竹林培育200万亩。毛竹每亩立竹度达到200株以上,笋用竹每亩年产笋达到500公斤,竹材年产量超过1亿根。

——重点公益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完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公益林培育改造100万亩,使重点公益林林分中的乡土乔木阔叶树种比例进一步增加,并提高林木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

——杉木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完成150万亩经营培育。每亩蓄积年平均生长量:皖南山区达到0.7立方米,皖西大别山区0.5立方米;到2012年,全省杉木蓄积生长量累计增加280万立方米。

——松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完成200万亩经营培育。每亩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国外松达到0.6立方米,马尾松达到0.5立方米;到2012年,全省松类蓄积量生长量累计增加230万立方米。

——硬阔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完成50万亩经营培育。林分优势木比例达到60-70%,每亩蓄积年平均生长量达到0.35立方米;到2012年,全省硬阔林蓄积生长量累计增加30万立方米。

——板栗提升行动计划。在主产区建设板栗丰产示范片(点)10万亩,引导辐射全省建设100万亩板栗丰产基地,使栗园平均产量提高50%以上,平均亩产达到30公斤。

——特色经济林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完成全省特色经济林抚育改造80万亩,使经营水平比目前提高30%以上,使全省特色林产品量占总经济林产量的10%以上,产值占总量的15%以上。

——绿色长廊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完成主干道路绿色长廊1000公里建设质量的提升,择选乔木与灌木结合、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结合,合理修枝和疏伐,病虫危害害成灾。

省林业厅已确定把“提升森林质量,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主题,围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这一目标,近期将突出“毛竹、油茶、杨树”三大树种,推行首席专家领衔的丰产计划,整合资金,加大科技支撑,走良种选育、生产标准、森林经营模式的现代林业发展道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