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安徽省绿化委员会)

 

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是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这个主题,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国土绿化事业继续保持快速推进的良好势头。

一、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开展。全省参加义务植树总人数达2236万人次,植树8900万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62%。各级党政机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3月12日“植树节”,省暨合肥市党政军领导、机关干部共2500多人,参加合肥外环高速森林生态长廊建设,共植树3000多株。各市、县、乡党政机关也相应组织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有力地带动全省义务植树活动蓬勃开展。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和创新义务植树实现形式,新建义务植树基地52个,营造各种形式的“纪念林” 59640亩。合肥市把义务植树与城市“拆围建绿”有机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参与,开展义务植树认建认养活动,共有100家企业和1万多名市民,筹资1000多万元,在大蜀山森林公园新建“市民园”、“名人林”、“红领巾林”、“党员先锋林”等纪念林4900多亩。涡阳县组织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活动,通过“印发一份宣传材料、增加一节专题课、写好一篇作文、开展一次演讲比赛、组织一台文艺演出、观看一部专题宣传片、唱响一首绿色之歌、参加一次植树活动、认养一组小树。”等系列活动,使爱林护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在涡阳大地上蔚然成风。

二、成片造林及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72.5万亩,占省计划任务的110.3%。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理清林业发展思路,明确国土绿化的方向和目标,因地制宜地确定造林的重点,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28.3万亩、封山育林60.1万亩,抑螺防病林工程完成造林7.4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6.8万亩,治沙造林工程完成0.5万亩,一般社会造林完成26.8万亩, 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完成迹地更新造林2.7万亩。

三、绿色长廊建设成效卓著。在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下,林业、交通、铁路、水利和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以高速公路、干线铁路和大江大河为重点的绿色长廊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全省共完成绿色长廊建设3356公里,折合造林面积35万亩。其中,新建高速公路绿色长廊205公里,国省道高等级公路绿色长廊254公里,铁路绿色长廊349公里、大江大河绿色长廊700公里,城市出入口绿色长廊164公里。各地把推进绿色长廊作为改善环境面貌的重要手段和形象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和高质量管理,乔、灌、花合理配置,常绿和落叶相互搭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观赏价值统筹兼顾,全省绿色长廊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并涌现出如合肥外环森林生态长廊、合武铁路、宁西铁路等绿色长廊精品工程,成为江淮大地上一道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

四、林业助推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各地把国土绿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以村庄绿化为主要手段,开发农村村旁、路旁、宅旁和水旁等“四旁”土地资源,发展林业庭院经济与绿化美化环境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着力打造“林业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省共完成自然村庄绿化3408个,折合造林面积180092亩;完成集镇绿化4008亩。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实施“千村绿化”示范工程,推进林业特派员制度,组织林业科技干部,指导和帮助乡村制绿化规划,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送种苗下乡”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植树造林、种花种果,兴起了乡村绿化热潮。全省共有5个县、36个村、379户农户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绿色小康县”、 “绿色小康村”和“绿色小康户”,有45个村获得了“全省绿化模范村”光荣称号。合肥市组织开展“清洁乡村、绿色家园”活动,把农村环境改造与绿化美化有机结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绿化,组织市直机关分别联系56个村,责任包干,定点帮扶,支援乡村国土绿化事业发展,累计植树139.59万株。

五、城镇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地通过新建城市公园、环城林带、城中绿色廊道、拆围建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快城镇绿化步伐,全省城镇绿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8年,全省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09%,建城区绿地率32.17%,人均公园绿地8.72平方米,分别较上年提高6.14%、5.48%和2.52%。全省积极开展创建“绿化模范市、模范县和模范单位”,以及“园林城市”活动。2008年,宿州、六安和巢湖市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肥西、濉溪、太和、涡阳、凤台、南谯、霍山、宁国、石台、无为等县(市、区)达到了省级模范县和园林城市标准;六安行政中心等34家单位获得省级“绿化模范单位”称号。马鞍山在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后,巩固绿化成果,积极倡导爱林护绿新风尚,今年又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为改善城镇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居民小区绿化建设,省绿化委员会与有关媒体共同举办了首届“绿色生态家园”评选活动,全省共有33个小区荣获安徽省首届“绿色生态家园”光荣称号。

六、 森林生态效益稳步增长。2008年遭遇特大冰雪灾害,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各地积极开展林业抗灾救灾,加强抚育保护,修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全省共完成雪灾冻害枯倒木清理547万亩,补植补造96万亩,恢复竹林183万亩。与此同时,各地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和林分质量。全省共完成森林经营抚育11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2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为765万立方米,控制在省政府下达823万立方米以内;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均得到较好控制,达到了“大灾之年无大害”的目标。全省森林资源在灾后得到及时修复,继续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据测算,全省现有森林2008年吸收二氧化碳10600万吨,释放氧气7800万吨,涵养水源1032500万吨。仅以上三项,生态效益货币计量价值为656.99亿元。其中,固碳效益价值252.36亿元,释放氧气效益价值278.69亿元,涵养水源效益价值125.94亿元。

在肯定国土绿化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国土绿化和生态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林木和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偏低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局部地区缺林少绿的状况并未改变,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影响到森林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干旱、洪涝、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和制约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给人们生活生产造成新的危害。全省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