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之后森林病虫害怎么防

宜春村级“三防”协会值得扶持和推广

 

中国绿色时报6月3日报道 经济主体多元、经营形式多样、林权结构分散,林改带来的新变化让森林病虫害防治如何适应和跟进?江西省宜春市的做法是:成立“三防”协会。

截至目前,宜春林权基础改革已基本结束,全市1969个村参与林改,有1376个成立了林业“三防”协会。森防专家评价,这是非常值得扶持和推广的林改配套措施。

“三防”指的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和防止乱砍滥伐。林改后,工作难度迅速加大。在探索林业新的规模经营方式的同时,宜春市建立了林业“三防”协会。协会由群众自愿自主参加,经费自筹自用;林木、林地统一管护,分户经营;“三防”实现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治。

 村级林业“三防”协会健全了基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服务网络,壮大了林业工作自治队伍。每个“三防”协会都有10人~20人的应急队伍,主要负责林火扑救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成立的“三防”协会,市、县、乡分别补贴1000元,林业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并提供部分防治药剂、药械。协会经费主要由会员自筹,怎么筹、筹多少、怎么用?都由会员说了算。

据悉,村级林业“三防”协会成立后,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有了明显变化。山区林农防火意识增强,山火发生次数减少。因为有护林人员和应急队伍,即使有火有虫,也能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2007年4月,奉新县柳溪乡船坳村林农第一时间向协会报告竹林内出现了一字象甲成虫。协会马上报告乡林业工作站和县森防站,县森防站现场查看后,立即组织协会举办防治培训班,并由协会统一购买药剂和器械,统一组织群众,统一时间上山防治,防止了一字象甲的大面积危害。

来自宜春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消息称,由于“三防”协会起步不久,大多数协会面临着资金和技术困境。目前,全市有60%多的“三防”协会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三防”协会发展不均衡,收费难度大,培训难开展,设施设备匮乏。不少“三防”应急队伍甚至“有兵无枪”,无法主动实施防治作业。

森防专家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林业“三防”协会的扶持力度。扶持方式则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技术指导来进行。专家提出,县(区)级林业管理部门甚至可以建立“三防”协会总会,由造林、森防、森林公安和防火部门参加,指定专人负责联络、管理、指导村级“三防”协会建设,并由地方政府出资、林业部门负责对村级“三防”协会负责人和骨干进行技术培训。国家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可以重点向基层倾斜,并通过政府采购为村级“三防”协会配备药剂、药械。国家级和省级中心测报点也可以向基层延伸,并在村级协会设立监测点,村级测报员报酬纳入政府补贴范围。县(区)级森防部门可采取成立技术服务公司、扶持龙头企业、组建防治专业队等形式,建立县、乡、村三级防治服务协作组织。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