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多种措施并举,实现对马尾松毛虫的可持续控制

加强站务建设,全面提高我县森林防灾减灾能力

潜山县林业局

 


 

我县地处皖西南的长江北岸,大别山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型农业气候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31万亩,森林覆盖率52%,其中松树纯林面积106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82%。特定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造成大面积纯松林(大部分为马尾松)环境,使马尾松毛虫成为我县历史性的主要森林害虫,70年代至1997年以前,平均年发生面积15万亩以上,最高年份达到50万亩以上,对国家级风景区天柱山的景观环境和我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稳定、绿化成果的巩固都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马尾松毛虫灾害的持续控制,始终是我县森防工作的重点。回顾过去的几年,我县森防站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认真总结在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多种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对常发性主要病虫害——马尾松毛虫的持续控制能力;同时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强森防站的软、硬件建设,使我县对森林病虫害的防灾减灾能力大大提升。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森林的健康生长,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和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以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建设的契机,结合省级马尾松毛虫治理工程,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多种措施相结合,实现对松毛虫的可持续控制。

(一)扎实开展工作,认真搞好虫情测报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每次发生的重大灾情,都是由于虫情监测工作未做好,测报工作不力,除治不及时造成的,往往是“平时不过问,灾来忙一阵”,导致森防工作围着灾情转,跟着灾情跑。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测报工作,才能扭转森防工作的被动局面,因此,1999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县被定为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以后,我们深感这是上级领导对我县工作的信任,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和鼓励,必须以此为契机,扎实开展工作,彻底扭转我县森防工作的被动局面。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及时配备测报人员,狠抓测报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测报点的工作要求,配备了专职测报员3名,同时,全县30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各配有一名兼职测报员,我们还在重点常灾区的黄铺、古井、牌楼、痘姆四个乡镇各聘请了一名农民森防员,专职从事森防工作,其工资从国家测报点经费中解决,这样,我县就形成了以基层林业站(国营林场)全面调查,农民森防员重点调查、固定样地调查和国家测报点测报员核查的三级测报体系;其次采取幼虫调查与成虫引诱相结合,提高测报准确性。我县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主测对象是马尾松毛虫,根据我县的虫情发生规律,我们以幼虫期踏查,来掌握虫情发布虫情预报,每年从越冬代到第二代共进行三次幼虫期调查,每次调查测报面积达100万亩,监测率达95%,每年发布虫情预报三期,预报准确率也在95%以上。同时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我们还配合中科院进行了松毛虫性引诱调查试验,在全县最常发区的黄铺片,常发区的天柱山、余井、源潭片及偶发区的水吼、黄柏等14个乡镇和1个国营林场,从海拔50米到600米,共布置诱蛾点102个,每点放置诱捕器2-3个,每年进行性引诱调查二次,每代调查30天,2000开始,我们先后在最常发区的黄铺、牌楼二乡镇固定挂置黑光灯4盏,每年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成虫期各进行灯光诱蛾30天,这对提高我县虫情测报的准确性起到了可靠的保障作用;再次根据国家中心测报点工作要求,1999年开始,在全县常发区的黄铺至源潭共布设了固定样地40个,每个样地用油漆和刮皮做了标记,并将其位置标在了图上,每年从越冬代到第二代共进行三次幼虫期、二次卵期调查,并做到记录资料完整、准确齐全,同时按照《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办法》的规定,编制了《潜山县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办法》、《潜山县松毛虫测报乡镇代码表》、《潜山县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固定样地代码表》,绘制了《潜山县马尾松毛虫发生情况示意图》、《潜山县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松毛虫踏查线路图》、《潜山县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固定样地分布图》。现在我们监测到的各种数据,都能通过《病虫害防治信息》及时上传到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二)实施工程治理,综合防治成效显著  1999年至2001年,我县实施了省级马尾松毛虫治理工程,治理面积马尾松林106万亩,在治理期内3年总计发生松毛虫6.2万亩,年发生率为2%,成灾面积为0.1万亩,年成灾率为0.03%,达到了如期目标。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工程治理目标:(1)以国家测报点建设的契机,加强了测报网络建设。形成了基层林业站为主,农民森防服务站为辅,县森防站督查的三级病虫测报网络体系。做好虫情调查,按时发布虫情预报,指导防治工作开展。将性引诱剂应用到低虫口状态下的虫情调查,取得了良好效果。(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对虫口密度低于1条/株松林采取性引诱、黑光灯诱杀进行预防;对虫口密度在5—20条/株的松林内,采用白僵菌等生物防治;对于虫口高于20条/株以上,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快速防治。(3)对马尾松毛虫常灾区松林进行改造,营造经济林1.5万亩,对重点发生区林相进行改造,新培育阔叶树幼林0.4万亩。(4)通过封山育林增加天敌种群数量,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县范围内,对阔叶树种均采取护林政策,对未成林与中幼林实行死封山。为达到封山目的,全县聘请脱产护林员52人,封山面积达30万亩。

(三)多种措施并举,实现可持续控制  由于国家测报点的建立,使我县测报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因而能准确掌握全县的虫情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对低虫口状态下的小块虫情能及时发现。这样我们在防治工作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争取主动,同时我们结合省级松毛虫治理工程的实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自1998年至2004年的七年间,全县松毛虫共发生面积38.1万亩,年均发生面积5.4万亩,年发生率为5.1%,在防治工作采取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共购买生物导弹300个,高效复合制剂白僵菌34公斤,白僵菌400公斤,绿得宝BT农药100公斤,黑光灯48盏/次,灯光诱蛾430盏/次,性引诱诱捕器1300个,防治面积24.68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65%。对高虫口的林分,我们采用烟雾机和飞机化防快速进行除治,通过这些措施,七年来,尽管发生面积38.1万亩,但成灾面积仅0.4万亩,年成灾率0.05%,控制在省、市下达我县目标管理指标之内,基本上形成了有虫不成灾的局面,实现了对松毛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二、积极主动,多方争取,使森防站专业森防人员稳定,站容站貌良好,仪器设备完好,森防站软硬件建设上了新台阶,具备了较强的减灾能力。

我县森防站现有专职森防技术人员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专职检疫员3人;专职测报员3人;兼职测报员34人。地方政府几年来每年都至少安排专项森防经费8万元;2004年,我们又投资20多万元,对办公厂所进行了改造,还购置了电脑、数码相机、标本柜,添置了档案柜等,使森防站现工作用房面积达160平方米,其中办公室60平方米,标本室、实验室40平方米,仓库60平方米。标本室内现有标本900余件,标本陈列整齐,这既是我县有害生物普查的档案资料,又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方便;实验室内拥有常规林业有害生物检测试验设备3套;办公室内除了日常办公设备外,还有电脑2台,普通相机1架,数码相机1架;仓库内除了配备有日常防治用的农药外,还有机动背负式喷雾机12台,烟雾机30台。站内所有仪器和机械设备完好,随时处在应战状态。因此,森防站现有的硬件设施已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国家级标准站应具备的各项标准。在软件建设上,我们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防治制度和方案,所有制度和图表健全,并张贴上墙。办公室内两台电脑均已通过光纤上网,各种数据报表都能通过Internet及时上报。各种档案资料均保存完好,规范齐全,并按照年度分类整理归档。各种防治经费严格按照规定做到专款专用,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进行。

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敬请领导和同仁指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力争我县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